时间: 2025-02-10 03:49:23 | 作者: 帕金斯发电机组
是世界顶级马拉松巡回赛,自2006年设立,被认为是最高级别的马拉松比赛。
2024年11月3日悉尼马拉松加入大满贯赛事行列,马拉松大贯赛事从原来的六个增添至七个,包括东京、波士顿、伦敦、柏林、芝加哥、纽约以及新晋加入的悉尼。
有幸出国跑过大满贯赛事的朋友就会知道,官方会提供专业摄影师进行拍照,帮助选手记录自己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和精彩瞬间(我知道国内也有,别杠,继续看)。
然后这类照片都是“付费解锁”且价格不菲,动辄就要好几十美元(根据“具体消费”和不同赛事,一般在人民币500-1000元不等)
MarathonFoto ()是美国垄断性的马拉松赛事照片供应商,负责提供包括纽约马拉松、芝加哥马拉松在内的众多美国重大赛事的完赛证书和赛道照片,参赛者需通过该网站下载相关图片。
由于国内马拉松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,你让大众选手买照片,就等于穿越到1999年网吧,拍肩膀让抽烟打红警的黄毛小伙,付费购买正版数字音乐和电影一样困难。
对于想跟国际赛事接轨,采取照片水印付费解锁的国内赛事,通常都会遭致骂声一片。
目前出现了更极端的情况,选手会通过特殊技术方法,消除水印,美美地发在自己的社会化媒体上。
让掌握该照片原图的摄影师哭笑不得,发小红书吐槽一下,反而被各种偷换概念的喷子们喷删帖了。
马拉松摄影师作为主办方聘请的工作人员拍摄了选手的参赛照片,赛后主办方发布了带有水印的照片出售供选手购买。某选手下载了带有水印的照片,通过技术方法去除了水印,并作为个人社会化媒体发布。
国内跑圈摄影师大多也是跑步爱好者,为爱发电也就算了,现在去水印都开始了,到底哪里出了错?谁得利了?谁受损了?
若属于职务作品,则著作权属于主办方所有;若为委托作品,除非合同另有约定,著作权通常仍归摄影师,但主办方享有使用权。
由于照片是主办方用于商业销售,主办方通常是照片的实际权利人,有权控制其发布和销售。
选手作为照片中的主体,涉及肖像权,但由于赛事摄影的性质,通常在赛事报名时,主办方通过选手注册时确认的参赛规则或参赛协议,已取得选手对赛事照片的使用许可。
选手无权要求没有经过授权不得使用其肖像,但仍享有一定的肖像权益(如防止照片被用于诋毁、误导性宣传)。
选手下载带有水印的照片,去除水印后自行发布,侵犯了主办方的著作权(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、复制权等)。
选手通过技术方法去除水印,可能涉及《著作权法》中禁止故意规避技术保护的方法的条款。
选手发布照片可能构成未经许可的传播行为,但由于是个人社会化媒体用途,争议可能大多分布在在合理使用范围。
可能有人要说(杠)了,毕竟被拍的人是我,我有肖像权,肖像权优先于著作权。
从一般法律原则上,肖像权是人格权益,理论上权益确实优先于著作权,但是,主办方在赛事规则或报名协议中若已明确规定照片的使用方式,选手已经事先同意了自己的特定肖像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,选手很难主张对照片拥有控制权。
侵犯著作权:未经许可使用照片,可能构成侵权,主办方可要求删除并赔偿损失。
规避技术保护的方法:去除水印的行为可能违反《著作权法》,构成额外侵权责任。
影响轻重:若选手仅用于个人展示,侵权情节较轻,主办方通常会要求删除而非追究法律责任。但若用于商业用途,可能面临民事赔偿。
发送侵权通知,要求选手删除通过特殊技术方法去除水印的照片(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支持权利人请求删除侵权内容)。
选手的行为侵犯了主办方的著作权,特别是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,去除水印的行为可能构成规避技术保护的方法的违法行为。
主办方在赛事报名协议中若已获得肖像使用授权,则选手不能以肖像权为由反对照片的商业使用。
主办方能够最终靠法律途径维权,但若选手仅用于社会化媒体非商业用途,通常以要求删除内容为主,而非正式诉讼。
作为艺术行业从业者以及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,感觉在任何涉及版权的领域,无论是音乐、电影、舞蹈还是摄影,我们都任重而道远,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...